
桂林正陽西巷將整體改造提升 局部將修繕為庭院式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莊盈)最近,一個消息讓正陽路西巷的老住戶謝彪激動不已——他所居住的正陽路西巷即將進行整體修繕整治改造提升。
??與東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改造一樣,西巷的改造也牽動著無數桂林人的心。日前,記者走訪了西巷,探尋西巷的過去、現狀和未來。
西巷里破舊房子很多。記者滕嘉 攝
??西巷和東巷都形成于清代
??正陽西巷修繕整治后將會變成什么樣?在改造方案公布之前,這還是個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西巷將與東巷的改造相對稱。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遺跡將會重新整理和挖掘出來。
??那么西巷究竟有哪些歷史故事呢?記者在桂林市檔案局編研征集科科長莫菡棲的帶領下,重“游”了一次西巷。莫菡棲曾為桂林正陽東西巷歷史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組成員,對東西巷的歷史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西巷里破舊房子很多。記者滕嘉 攝
??小巷破舊不堪亟待修繕
??如今的正陽西巷,恰如飽經滄桑的老人,尤其是與對面剛改造好的正陽東巷相比,更顯得殘敗不堪。
??由于歷史原因,特別是經歷了上世紀40年代那場戰火,西巷留下來的只是抗戰以后的一些殘垣斷壁,以及建國初期重建的一些雜亂無章的民房。
??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巷道內的污水經常外冒,居民行走極為不便。雨天就更糟糕,由于沒有下水道,雨水將污水全部沖至巷道內,行人只有踩著磚塊跳著行走,旱廁的污物也會隨水漂移,行人只有掩鼻而過。
??作為位于市中心地段的巷子,西巷的現狀與繁華、整潔的市中心格格不入:巷子破舊衰敗,基礎設施不健全。西巷內還存在著旱廁,也是到去年靖江王府“拆圍透墻”改造的時候,才修建了臨時公共廁所。巷內亂拉的電線也是一大安全隱患。記者在巷子里看到,五顏六色的電線從頭頂拉過,有的還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這樣的明線在打雷、刮風時是十分危險的。加之巷道狹窄,消防車無法通行,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形成“火燒連營”。
??另一方面,一些人為的因素也加快了巷子的老化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原本住在巷子內的居民紛紛搬到其他地區,老房子租給了流動人員。這些外來者有的在巷子里開起了小餐館,有的做起了流動小吃攤的生意,還有的開起旅社。由于外來人口多,讓小巷的管理變得困難,住在西巷的很多住戶對于西巷改造的呼聲很高。
??今年年初,歷時兩年多的正陽東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及舊城改造工程項目完成,為西巷的改造樹立了標桿。小巷的修繕呼之欲出。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對于西巷改造也很關注,他多次提出對西巷進行整體改造,與東巷形成相對稱的建筑風貌和商業業態。
??受市委、市人民政府委托,秀峰區委、區政府正式啟動了正陽西巷修繕整治改造提升項目。今年7月8日,秀峰區委區政府組織召開了秀峰區正陽西巷居民大會,認真聽取并征求居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8月11日,西巷拆遷正式開始。盡管對老房子有不舍,但西巷居民還是支持的。今年63歲的陳書力和弟弟陳書發是在正陽路西巷長大的,當天,他們倆特地回到曾經居住過的西巷,親歷拆遷。“住了幾十年,說要拆房子肯定舍不得。但房子舊了,也不安全了,我們也支持拆遷。改造完能和東巷一樣好看,我們還是會回來的。”陳書發說。
??經前期摸底調查,此次改造工程項目涉及拆遷安置69戶,需拆除有證房屋面積3500多平方米,拆除無證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對連在一起的這些無證建筑和有證房屋,將分期實施拆除。
?
西巷內亂拉的電線也成為一大安全隱患。記者莊盈 攝
??核心提示:與東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改造一樣,西巷的改造也牽動著無數桂林人的心。日前,記者走訪了西巷,探尋西巷的過去、現狀和未來。。西巷的房屋外墻設計上將與東巷的建筑風貌協調一致,但在內部上則與東巷房屋不同,局部修繕為庭院式,幾戶合用一個天井。
??曾是多個歷史名人落腳處
??在靖江王府正陽門前,古城左邊是東巷,右邊是西巷。走入巷口才不過十余米,巷外的車水馬龍市井喧囂便隱去了,多了一分歲月流轉的滄桑與歷史沉淀下來的恬淡。
??盡管與東巷僅一街之隔,但跟東巷不同,西巷只有貼近南面城墻的這一小部分還保存著舊貌。
??據資料記載,西巷跟東巷一樣,都形成于清代,靖江王府改為貢院后,在東西巷擇地而居的人越來越多,一來大家都想沾沾王家之氣,二來東西巷與貢院僅一墻之隔,方便學子學習趕考。民居及各類客棧商賈就越來越多了。
??西巷之于東巷,感覺更平民一些。“西巷沒有東巷里的桂林‘四大家族’名人府邸,更多的是尋常人家。”抗戰過后,西巷同樣也元氣大傷,到處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屋。建國后,西巷的建筑也是比較雜亂無章的,與逼仄的巷道一起,西巷漸漸沒落在時光里。
??盡管“平民”了一些,但是西巷還是出現在了各種名人的回憶錄之中。1937年,李宗仁原配李秀文曾在西巷西頭購地建宅,抗戰勝利后,她還曾在西巷住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我與李宗仁》的回憶錄里,她認為“這是我最為快樂的幾年。春暖踏青時,采花擷草;夏日小院納涼,浮瓜沉李;秋日重陽,登高覽勝;冬日圍爐,取暖聊天,真不知天下還有憂心事啊!”
??1941年,民國電影明星胡蝶由香港經廣東韶關碾轉回到桂林,和胡蝶一起回來的有她的丈夫——香港暖水壺大王潘有聲,及兩個孩子。胡蝶來到桂林,經朋友介紹在西巷住定后,深居簡出、生活低調。
??但是當祖國有難,她還是挺身而出。1942年11月22日,滿懷愛國之心的胡蝶參加抗日募捐演出,她演唱了《夜來香》和《滿江紅》兩支曲子,尤其是《滿江紅》唱得慷慨激昂、情思奮進,令人振奮鼓舞,獲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也籌集了不少抗日款項。
??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名人故居在日軍轟炸桂林城的時候被炸成了廢墟,早已找不回當年的影子。
清真寺依舊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記者滕嘉 攝
??紅色火種曾在這里燃燒
??“事實上,西巷在桂林抗戰史上也曾經有過輝煌。”莫菡棲告訴記者,1940年,新中國劇社組建時,在西巷找了一個舊倉庫,倉庫四周有圍墻,圍起一大片空地,可以作彩排、開會用;倉庫上面有七八個木板房,可供劇社的男女老少住宿。新中國劇社租義學巷的一間國民大戲院演出,西巷離義學巷很近,各方面都很方便。所以團長杜宣就決定在西巷住了下來。新中國劇社在桂林幾年來,演過老舍的《國家至上》、曹禺的《日出》和《原野》等幾十個劇,直至1944年疏散才離開桂林去了貴陽。它在推動抗日宣傳、發展桂林的話劇事業,可說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田漢也曾經在西巷里開展過創作工作。”1940年,田漢到桂林,出任杜宣和歐陽予倩合辦的大型戲劇雜志《戲劇春秋》主編,并指導新中國劇社的工作。為了工作與聯系方便,在西巷劇團宿舍留了一間小木板房給田漢住。田漢深知新中國劇社是直接受桂林八辦領導的進步團體,他特別盡心盡力地支持他們和幫助他們。
??田漢在桂林先后寫了《黃金時代》、《秋聲賦》和《香港,再會吧!》(夏衍、洪深、田漢三人合作,由田漢執筆),作品一出版在全市引起強烈的反響,被搶購一空。《秋聲賦》一劇由新中國劇社演出,場場爆滿,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評。
??與此同時,受周恩來指派開展工作的中華職教社,也潛身于西巷開展抗日救亡工作。該社與新中國劇社一道,在桂林燃起了一把抗日紅色火種。
??不同宗教文化在這里交融
??“在這條不足百米長的老巷子中,深藏著兩大宗教場所,是西巷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莫菡棲說。
??從正陽門前西巷的入口處進入走幾十米,就能看到一座古樸的清真寺。說起這座清真寺,很有“來頭”。
??西巷清真寺又名東北寺,該寺原為東利全商號馬榮熙私產,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自動捐助改作清真寺,占地面積約1.5畝,1944年被日軍焚毀,1947年重建。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在該寺任過阿訇的有白瑞卿、馬德卿、皇甫敬芝、方善卿、張明德、丁明棟等。
??在抗日戰火紛飛的年代,日本法西斯強盜不斷派遣飛機對桂林狂轟濫炸。特別是1939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24日,是桂林極為悲慘的日子。幾次大轟炸,使桂林成為一片火海。當時桂林9座清真寺幾乎全部遭難,西巷清真寺也未幸免于難。該寺教長、廣西回教救國協會干事馬德卿阿訇被炸成重傷致死,極為凄慘。白崇禧夫人馬佩璋聽聞桂林西巷清真寺被侵桂日軍撤退時焚毀,十分痛心,便捐1000光洋,修復了西巷清真寺。作為桂林五座清真寺之一的西巷清真寺,至今仍然開放。
??與清真寺隔著西巷3號小院的就是西巷天主教堂。這座教堂同樣有故事。
??據介紹,天主教于1901年傳入桂林,由法國籍神父主持,同年在正陽路西巷建圣堂。法國籍神父除宣教外,配合開辦了法文學校(校址即今之西華里天主教堂),設立施診醫所,以及閱報室,后因民眾的反對和抵制,法籍神父于1920年離桂。1921年6月,美籍神父羅民勞(音譯,下同)、李芹、劉志忠等,來桂繼續傳教、贈醫,擴大影響。同時重開正陽路西巷的女修道院。
??抗戰期間圣堂被日機炸毀,1946年在西華里9號另建圣堂,1996年6月因故倒塌,并于1998年在正陽路西巷重建新堂,2001年8月竣工。
??作為桂林級別最高的一家天主教堂,西巷天主教堂共有4名神父、2名長期留守的修女。每逢周日會有上百人到此做彌撒,他們之中大部分是教徒,其中也不乏感興趣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像西巷這樣,不同宗教文化在此近距離相處,還能融合發展了那么多年,很少見。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西巷對文化的包容性,也難怪有那么多文化名人會在這里留下他們的足跡。”莫菡棲感嘆說。
??新西巷局部將修繕為庭院式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將成為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及舊城改造工程項目中保留的兩棟建筑。
??秀峰街道辦事處主任司俊紅告訴記者,西巷改造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改水改電,使得這一區域內全部實現與市政管網相通;其次是拓寬西巷通道,將現有的通道拓寬至6米,修繕后的房屋與王府城墻距離在6米以上;第三,拆掉部分建筑改為公共綠地和通道,進一步改善西巷的居住環境;最后是力爭實現文化與商業有機結合。
??盡管設計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正在對新西巷安置房屋進行設計。西巷的房屋外墻設計上將與東巷的建筑風貌協調一致,但在內部上則與東巷房屋不同,局部修繕為庭院式,幾戶合用一個天井。
??建好的正陽西巷將與東巷連線成片,成為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地段,成為桂林市區新的旅游、休閑、歷史文化傳承的旅游商業地段。